博客营销(十):博客的价值(一)记录生活、管理知识、共享思想
博客作为互联网上一种基于写作与阅读的社会交往方式,是一种开放的自我呈现方式,博客们以及他们的读者可以利用评论、反馈、友情连接等进行多样的联系,所以我们称之为继Email、BBS、ICQ之后出现的第四种网络交流方式,存在着无可比拟的价值。
0.2.1 记录生活
生活在琐碎的忙碌中悄悄地逝去。人生百年,时间每天都在无情地流逝,如果不记录一下,这过去的时间就不会留下任何痕迹。每一天,生活有所记录,即使是些很口水的话语和文字,将他记录到博客上,与博友分享。也许,某年某月某日在某个角落,翻开这些陈年往事,你会发现自己又重新活了一次;也许,某年某月某日在某个角落,遇见某人,谈起往事,你可以如数家珍。生命就在这每天的一点一滴中逐渐充实和丰富起来。
用博客记录生活,锻炼人的捕捉能力,养成习惯之后,会从平凡和平淡中看到人们熟视无睹的现象。
用博客记录生活,自娱自乐,缓解自己的心理压力;
用博客记录生活,让精神找到寄托;
用博客记录生活,让脑子经常动动,有益于保持智商;
用博客记录生活,信息来源更广泛,借别人的"慧眼"扩展自己的视野。
所以,现代生活更需要博客。博客的出现,让我们可以不断的把自己的以前的和每天激发的一些想法或者感受整理放在自己的博客上,每次在写文章的时候,又总会有新的想法激发出来。虽然一些想法一些思考只是皮毛,没有什么深度,但是当下笔去写的时候每次都会使自己对某个小小的问题有了更多的一点点思考,再写博客的时候我感觉到了一种满足感,一种想法得以释放思考得以延伸的满足感。生活中每天的一个小小的事情都会引起我们的思考,甚至是和朋友的聊天中一个小小的火花迸发。督促自己努力、把一时的想法变成观点,争取在生命中的每天里留下点什么,这也是我们写博客的目的之一。这样我们就能督促自己每一天不要浑浑噩噩,时光流逝无痕无声无息,写博客也是在自己的每一天上留下了一道浅浅的思考得划痕。休息的时候停下来回头看看,总结经验,汲取教训,修正自己,使未来做的更好进而影响今天和后人的生活。
0.2.2 管理知识
培根有一句名言:知识就是力量,这是千真万确的真理。知识不但提供了工作的思路、方法和路径,而且也有反面的教训来提示避免错误。知识的进步将会全面促进工作的全面进步。
在知识经济的背景下,对于个人和企业而言,能够收集、提取、共享和应用知识成为保持竞争力的最重要的能力之一,知识管理作用已开始在全球信息化的潮流中显示出强大的发展潜力。
在知识管理过程中,沟通至关重要。知识难以通过闭门造车获得,需要同他人进行大量的沟通,才能够获得对自己有用的知识,因此沟通工具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网络沟通工具中,博客不仅包括有关对个人、公司乃至社会热点的报道、看法和评论,形式可以是日记、照片、诗歌、散文,小说等,而且可以包括大量的内含其他网站的超级连接,是一种全新的应用方式,针对它同传统网络沟通工具的差异,我们将这种方式称为“点对网”的通信方式,这不同于短信、Email、电话、即时通信(1M)等传统的“点对点”通信方式。在知识管理作用上,“点对网”通信能够发挥更大的沟通潜能,从而提高知识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博客,真正实现了扁平化的学习型组织。
在博客中,都统一以日历时间为参照,网站上的文章按照时间倒序进行排列,这就像安放了一个同步时钟,使博客世界协调一致运行。由于博客网站的高度开放性和共享性,博客的超文本链接能发掘出知识管理的巨大能量,它使不同网站内容之间按照时间过程联系起来,构建起以博客者为中心的立体关联关系。
利用博客进行知识管理,它的作用体现在知识收集、知识提取、知识共享和知识应用等过程中。博客过程实际上也是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相互转化过程,并特别注重于挖掘其中的隐性知识内容,提倡知识共享和知识应用。博客的知识管理过程包括四个方面:
1. 知识收集
博客的知识收集主要通过搜索引擎、超文本链接和RSS(Rich Site Summary,站点摘要的缩写)信息聚合器实现。RSS正成为博客网站的基本特征,这种技术提供了分布式的信息聚合方式。
2. 知识提取
博客对知识收集过程中获得的知识,进行有意识地筛选和过滤。这个过程,一方面是知识从隐性到显性的转化过程,由此形成的知识更加系统和全面,知识的可操作性更强;另一方面,也是由知识从显性到隐性的转化过程,博客者头脑中对所提取的知识进行过滤消化,去伪存真,提高了自己的知识深度。
3. 知识共享
经过知识收集和知识提取后,博客者获得知识上的提高,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心得体会,又可以通过博客文章发布,传递到博客网站上,完成从隐性到显性的知识转化。
4. 知识应用
博客者将知识应用于具体工作中,发挥知识的实际作用,通过实际工作,来验证自己所获知识的正确性,完善和充实知识内容。
博客通过以上4个过程,实现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之间的相互转化,提高了博客者的知识管理能力。而且博客作为一种网络工具,充分利用了网络的优势,使用起来简洁方便。只要人们能用电脑、会上网,就具备通过博客进行自我知识管理的基本条件,提高了个人获取知识、吸收知识、改造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因此,博客是一种快捷易用的“知识管理系统”
博客不仅可以用于个人的知识管理,还能用于企业。企业是由众多个体组成的有机整体,企业知识源自于这些个体。博客的个人主体和开放性特征,恰好满足了企业的知识管理要求。个体的知识是企业的重要财富,是企业获得竞争能力的来源,因此企业的知识管理在于如何建立良好的知识管理氛围,实现企业的知识共享、知识应用和知识创新,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获取更大的利益。
现在许多企业已经开始采用博客技术进行知识管理。企业通过建立内部的博客社区,为每个员工建立自己的博客网站。企业提倡员工在工作中及时记录自己的心得、体会,并通过博客为其他员工所共享,这样促成了企业知识的形成,催化了企业的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间的相互转化,提高了企业的知识管理的能力。
在知识管理盛行的21世纪,提高知识管理的能力,对于个人和企业来说,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工作过程中,如何确保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之间顺畅地进行转化,是知识管理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博客作为一种快捷易用的知识管理工具,在知识收集、提取、共享和应用的一系列过程中,充分利用博客的“点对网”沟通方式,促进了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之间的螺旋形向上的相互转化,提高了个人和企业的竞争力。。
0.2.3 共享思想
“博客的出现,标志着以"信息共享"为特征的第一代门户之后,追求"思想共享"为特征的第二代门户正在浮现,互联网开始真正凸现无穷的知识价值。如果说,黑客代表了互联网技术野蛮的张力,而博客则代表了重建互联网秩序的向往。在解构中建设,在离散中合作,在学习中开放,已成为博客对世界的关怀方式。他们展示的博客文体、博客行为和博客思想,将是互联网时代重要的文化现象。将重新定义互联网的界限,改变我们生存的背景。”
——《博客宣言》方兴东
“信息共享”的观念是针对大众传媒的“守门人”问题的,“思想共享”(亦即知识共享)则是针对知识产权问题的。
“Blog是一种对于知识的自由生产方式,一种与知识产权保护相反的知识生产方式。知识产权的反面,不是盗版,而是 blog。相对于盗版的破坏性来说,Blog是一种建设性的行为。”
——数字论坛成员姜奇平
一个博客把在网络浏览中获取的知识,经过一番过滤张贴到自己的博客网页上,它是经过摘录、消化、诠释和演绎的知识,并且因为登录的数量和威权的建立而具有自己的可信度。于是,有着共同主题兴趣的博客,在博客网站里建立起共享的社区,并在其中不断把知识再生产出来,继续与他人共享。另一方面,当博客的知识生产以链接的方式提供相关知识的整张“地图”时,他实际上也在利用着这种共享。一个博客的知识生产共同组成整个博客王国的知识生产,它与现实世界的知识生产就显示出本质的不同。在现实世界里,知识生产具有社会化的特征,每个知识生产者必须首先接受一套生产的规则,经过一套生产的程序,才能把自己的知识转化为社会的知识。在博客王国里,知识的获取无需因为属于别人的产权而付出任何费用,而且生产的速度、规模、范围与现实世界的知识生产简直不可同日而语。尤其重要的是,这种知识生产将因为更加平民化,更加无国界,而更加变成名符其实的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
0.2.4 新媒体
媒体,是面向公众的传播方式。
早在1998年,美国的个人网站“德拉吉报道”就率先捅出了克林顿与莱温斯基的绯闻案;至2001年,“9.11”事件之后,博客又成为新闻的重要来源;2003年,美国对伊拉克战争中,博客成为美国主流媒体之外的另类声音;印度洋海啸时期,博客为人们提供了一幅生动的灾难图景;伦敦大规模恐怖爆炸事件,现场照片和目击者叙述迅速通过各种各样的博客站点在全球范围地流传,博客们发布的信息之多、速度之快是以往任何一次事件所无法比拟的,博客在媒体中的声音越来越清晰。
“对911 事件最真实最生动的描述不在《纽约时报》,而在那些幸存者的Blog中”一位Blog作者写道。再眼疾手快的记者也不如在现场的人更了解事实,目击者的Blog比新闻记者拥有更高的权威和更接近事实的判断。
博客出现以后,很多博客也变成了一个爆料的平台,而且这个料往往是传统媒体事先完全不知道,也不可能获得的,而通过博客可以第一时间获得。如今报纸上的许多新闻都来自于博客!博客不但抒写个人感受,同时承担了媒体的舆论功能。
现在,不但娱乐明星乐于开博以维持自己的知名度,而且许多官员,甚至政府部门也乐于以博客的形式与民众进行沟通,让博客成为一个个体的与大众交流的新媒体。